
士學歷不再是金飯碗!因博士供過於求,教育部長吳思華昨警告,國內每年至少三千名博士畢業生找不到學術工作,若不處理,十年後「流浪博士」將比流浪教師還 多,即逾六萬人。頂著博士生光環開雞排店的宋耿郎直言吳把「不能說的秘密」說出來;教團則批,這是廣設研究所政策錯誤引發的苦果。
大部分博士畢業生想進入學術界工作或取得教職,但僧多粥少。吳思華昨在全國大學研發主管會議指,各大學每年釋出職缺約八百名,但國內每年有四千多名博士生 畢業,其中至少三千五百人要謀職,再加上從海外留學歸國的博士約三百名,亦即每年約三千名博士畢業生無法進入學校工作;因此學校須鼓勵博士進入產業,帶入 學術研發能量。
據教育部統計,過去十年因廣設研究所,博士畢業生人數從十年前每年不到兩千人,暴增到去年逾四千人。若以每年至少三千人找不到教職估算,累計二十年就有逾六萬名流浪博士,人數將比中小學流浪教師多,恐成高教另一問題。
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說,去年起已擬定相關對策,包括管控各校博士班招生名額,也將推動實用型博士,即透過個案研究、專題製作或研發成果等取得博士學位。
台灣大學指,有部分領域出現博士畢業生供過於求的問題,但科技領域還是需求高過供給,該校未來博士生培育則會朝精兵政策,提供優質的博士生。清華大學指,該校以理工科為主,博士生不僅找得到工作,甚至畢業前就被預約。
「盼擠學術窄門」
政治大學博士班肄業的「博士雞排」老闆宋耿郎認為,吳思華把「不能說的秘密」給說出來,台灣就業市場對博士的容納量沒那麼大,科技產業比較需要博士,其他行業需求量不大。但他也說,讀研究所對他創業很有幫助,他目前正準備開第四家店。
中央大學太空所博士生張國恩說,當初會念博士班,就是希望能進入大學取得教職,但念博士後才發現博士生供過於求狀況比想像中嚴重,但既然念了就會堅持,盼畢業後能擠進學術窄門。
科技業職缺仍多
宏正自動科技人資協理王安倫指,該公司約十個博士員工,佔百分之三至五,科技業研發、工業工程、品質工程管理等職缺需要博士。她觀察,近來應徵博士多超過三十二歲,找不到教職,經濟壓力大。國教行動聯盟召集人王立昇批評,廣設研究所導致目前博士生供過於求,未來少子化導致教職減少,狀況會更嚴重,這都是錯誤決策導致,卻要這些博士承擔,「對他們來說情何以堪?」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