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十年來,米希爾·麥戈一直在倫敦做一名財經記者。
“我的朋友,我的家人和同事都認為我很有錢——但這並不完全正確。” 米希爾說。
自從發現自己花了數千美元買了一些“無用的東西”(咖啡、餐點、衣服)之後,2015年的“黑五”,她決定一整年不花一分錢。
當然,她不可能一分錢都不花,於是,她把“必須要花錢”的項目列了一個清單:抵押貸款、公共事業費、人壽保險、慈善捐款,寬帶上網費和手機費——每個月不到兩千刀。她也允許自己買一些基本的洗護用品,如:牙膏、除臭劑、洗發水等,還有她和丈夫的食物——他們計劃每周花35美元來買食物。
但是沒有“奢侈的預算”,這就意味著,不能看電影,不能泡夜店,不能叫外賣也不能下館子,不能買新衣服,不能度假,不能辦健身卡,甚至連去超市買塊奇巧巧克力或芝士蛋糕也不行。當然,喝杯咖啡也不行。
盡管她和丈夫擔心這個挑戰太極端了,但米希爾還是盡量去挑戰:到哪兒都騎自行車,一直穿舊衣服,最後,當看到可支配收入開始增長時,她開始提前還貸了,這讓她很興奮:“能攢下錢真的不錯,可以派上大用場了。我希望能鼓勵別人也重新考慮自己花錢的方式。”
但她身邊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她這樣。有人說她“窮遊”,但米希爾說:“貧窮和節儉之間還是有很大不同的。我這種活法不是‘窮活’,因為貧窮不是一種選擇。我仍然付得起貸款、賬單和食物。”她一年的經歷,不過是“選擇不買”的極端節儉,而不是“沒有選擇”。
最後,她大概比往年多攢了2萬3千刀!冬天的幾個月是最難熬的——去哪兒都騎自行車——但她也漸漸開始喜歡上了戶外活動和騎行帶來的自由的感覺。因為騎車,她的牛仔褲被磨爛了,另外,她還需要理發,不過,她還是決定到年底再解決這些事。“黑五”的午夜,她給朋友買了啤酒(還有去看爺爺的一張機票),但,僅此而已。
留言列表